烈火淬煉,終得大成
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
在投資這條道路上,有人可能疾步如飛,卻難免大起大落。有的人可能不疾不徐,但卻從未停止向前,終得大成。
2019年以前,銀行理財由于具有剛性兌付的特點,更符合中國人傳統的投資理財習慣,成為低風險資金的首選。絕對收益目標基金這類凈值型產品并不受待見。
進入2019年以后,由于資管新規的原因,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快速下行,額度也日益稀缺。以“固收 ”為代表的絕對收益目標基金,以債券的票息收入作為壓艙石,用權益資產提高收益彈性。雖然是凈值型產品,但已非常接近之前歷史上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逐步為投資者所接受,得以快速崛起。
廣發基金混合資產投資部基金經理譚昌杰,在2015年1月接手廣發趨勢優選(000215)。他是業內較早一批以“絕對收益目標”的理念管理產品的基金經理。譚昌杰做出來的凈值曲線非常漂亮,接近于一條15度斜率的直線,是同類產品中的佼佼者。但在接手后的4年多時間里,這類產品的價值并不為投資者所認識,基金規模較小,譚昌杰也整整“熬”了4年。
2019年下半年以來,這類基金的投資價值才逐步被投資者發現。廣發趨勢優選的基金規模也從2年前的不足2億元,躍過百億大關,已是“天下誰人不識君”。
一、初心
2008年,譚昌杰碩士畢業,在進入廣發基金進行股票還是債券研究的選擇階段,他主動選擇了與自己性格更一致的固收類方向,堅持至今。和其他基金經理的職業生涯軌跡一樣,經過四年多的歷練后,譚昌杰被任命為債券基金經理。
但剛擔任基金經理不久,譚昌杰就遭到當頭棒喝。2013年債市調整,債券基金收益普遍受到影響,他親自去銀行渠道處理投訴。遇到一位老年客戶,這位客戶花了100萬買了他管理的債基,結果虧了幾萬塊錢。當得知虧損無法獲得補償時,激動得高血壓當場發作,滿臉通紅。老人家的年紀跟自己爺爺差不多,看到這一場景,譚昌杰心里非常難受。
這個年紀的客戶風險承受能力是比較低的,畢竟是攢了大半輩子的血汗錢,不容有任何閃失。譚昌杰意識到:基金經理并不僅僅只是一份職業,背后還承載著份量不輕的社會責任。一旦虧錢,可能就會有很多普通家庭因此愁眉不展,甚至影響家庭和睦,若能實現穩定的正收益,就能幫助他們繼續安穩的生活。
由于銀行理財產品為投資者接受的程度較高,譚昌杰想:能不能做出接近銀行理財的基金產品呢?底線是不能給客戶虧錢,確保年度正回報。除了波動低、回撤小,能讓客戶拿得住,收益率還要略高于理財,最好能達到5%-8%的年化收益率。
但在當時,市場上基本上找不到類似的公募產品。首先,實現這類目標一般要求配置多類資產,當時具備多資產管理能力的基金經理不多。其次,銀行理財產品還是“剛性兌付”,這種凈值型公募產品存在凈值波動的風險,在銀行理財產品面前毫無優勢。第三,像“P2P”之類的產品當時也是如火如荼,與之相比,收益也沒有競爭力。所以,這就是典型的“費力不討好”的活。
但譚昌杰還是決定試一試。慶幸的是,打新基金給了他“試”的機會。
2015年,借著打新市場的興起,譚昌杰以高等級的債券為底倉,動態調整股票倉位,積極利用網下打新、可轉債等增厚收益。在控制一定回撤的前提下,逐步做出了符合低風險偏好客戶需求的絕對收益產品。
經過幾年的運作,這個策略的運行效果確實不錯。廣發趨勢優選、廣發聚安等偏債混合基金,無論是2016年底至2017年的債市回調,還是2018年股市調整,均實現年度正收益。譚昌杰自己也將大部分的家庭資產投資在了自己管理的這些產品里面。
二、浴火
頭幾年,譚昌杰很難。
2018年以前,銀行理財、寶寶類產品收益率維持在4%以上,吸引了大量低風險偏好用戶。對習慣了剛性兌付的客戶來說,譚昌杰的產品雖然收益率不錯,但吸引力并不高。
譚昌杰管理的幾只絕對收益產品,像廣發趨勢優選,好幾年都維持在可憐巴巴的2億左右的水平,規模死活上不去,一度連養活自己都成問題。畢竟對基金經理來說,規模和業績都是考核的重要方面,與他們的收入水平直接相關。
好在他還管理了一些貨幣、保本和債券基金,支撐了一長段時間的管理規模。絕對收益策略基金雖然規模不大,但有少量長期投資的機構客戶?;鹨幠5姆€定能讓他不斷進階絕對收益目標基金的投資策略。
當時,譚昌杰想到的是:能夠管理跟自己的風險偏好相匹配的產品,已經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對于管理規模,是不能苛求的。
培育這類產品的過程盡管非常艱辛,但譚昌杰心態很好。他不跟別人比,不會因“別人家的基金”影響自己的決策。他只跟自己比,每天進步一點點都是積累。每天獲取一點收益,在未來就匯聚成可觀的絕對收益。讓自己的產品能夠做到年年正收益,維護客戶利益的同時,也是成就了自己的發展。
絕對收益策略牽涉到多類資產,就像是一盤菜,既需要豐富的食材,也需要根據客戶的口味,靈活調整烹飪方法。作為管理這類基金的基金經理,必須借助公司資源,依靠平臺的力量,不斷拓寬自己的能力圈,提高多資產的管理能力。
為此,譚昌杰經常參加不同研究團隊的會議,了解一線研究、交易、投資人員的觀點和看法。依靠日積月累的學習和思考,譚昌杰的絕對收益策略日益精進。
隨著時間的推移,譚昌杰的產品管理目標逐漸聚焦在兩個方面:一是絕對收益,二是回撤控制。
剛開始,持有人對回撤不是特別敏感,能實現年度正回報、獲取一定收益即可。2018年開始,持有人結構更加多元化,個人客戶逐漸增多,對回撤、凈值波動的敏感度更高,譚昌杰就把回撤控制體系也完善起來。
在強調相對收益的公募基金圈,譚昌杰其實也知道一些比較輕松獲取較好排名的方法。但他認為這不是個人成長的路徑,必須構建自己的投資框架,擁有獨立判斷的能力,否則只能亦步亦趨,最終迷失自己。
譚昌杰知道這條獨立探索的路非常艱難。比如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往往會有很強的孤獨感,他對此有心理準備。他經?;貞浧鹨粋€比喻:在黑暗中獨自奔跑,不知道什么時候是個頭,但只要方向是對的,總能迎來天亮的時刻。
三、大成
在資產管理領域,堅持自己的風格,只要真正符合了投資者的需求,終有一天會得到認可。譚昌杰浴火四年,經歷長期量變的積累之后,終于迎來了質變的時刻。
2019年資管新規出臺,銀行理財產品都要進行凈值化改造。這種“剛性兌付”的產品以后不會再有了,“固收 ”應運而生。譚昌杰的機會來了!
在討論“固收 ”的時候,大家驚訝地發現:譚昌杰四年前就已經在干這活了。他做出來的凈值曲線接近于一條15度斜率的直線。這和之前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效果不就是一樣的嘛,就是日常承受了一點波動而已。大家這才知道了譚昌杰的好。
進入2020年,他管理的絕對收益產品得到投資者的廣泛認可,規模迅速增長。譚昌杰一躍跨入了百億級基金經理的行列。
目前譚昌杰共管理5只這類產品,有3只任職時間超過5年,年化回報均在6%以上,最大回撤大多數時間段低于3%。
尤其是廣發趨勢優選,自2015年1月接手以來,經歷2015年牛熊轉換、2016年熔斷、2018年單邊下行等復雜的市場環境,用不足20%的權益資產,做到年化9.48%的收益率,是同類產品中的先行者。
來源:Wind,截至2020.11.20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完善,譚昌杰的絕對收益策略體系日益完善,產品風險收益特征明確,業績可解釋、可預測。譚昌杰也多次強調,無論將來管理規模多大,他都會堅持借助公司全面的研究成果、豐富的策略儲備,實現絕對收益和控制回撤的管理目標,滿足投資者對這類產品的需求。
四、綻放
對于主動管理型基金來說,基金經理的風險偏好對組合的管理過程影響很大。
巴菲特的成功,不是因為他很早就明白了價值投資的原理,真正的原因是他找到了自己天賦所在的領域,即買入并長期持有優質公司,而且用一生的時間去堅持。把巴菲特的書翻破了,投資卻年年虧損的人到處都是。
像譚昌杰這種,自身的風險偏好和絕對收益策略天然的匹配,堅持從客戶的需求出發管理產品,并且能夠堅持下來的基金經理,在公募基金領域極為難得。
經過烈火淬煉,終得大成的譚昌杰,依然時刻提醒自己作為基金經理所承擔的信托責任。會把所有的客戶都看成是那個2013年賠錢的老伯,把每一筆申購的錢都看成是沉甸甸的責任。堅持絕對收益策略,幫助投資者實現投資目標的同時,也成就自己。
絕對收益基金經理,苦的是不能獲得極致收益而榜上有名,樂的是能夠切切實實為投資者的美好生活添磚加瓦。對譚昌杰而言,絕對收益策略不僅符合低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需求,也遵從了他內心的自由。
聲明:基金研究、分析和基金組合服務不構成投資咨詢或顧問服務,本賬號發布的言論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作為買賣的依據?;鹜顿Y有風險,基金及基金組合的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敬請認真閱讀相關法律文件和風險揭示聲明,基于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理性投資。